對於未知的好奇,是人類進步的源頭;對於知識的追求,則是不斷成長的動力。近代我國法律制度之架構,乃清末民初透過仿效日本而繼受德國法制,而民國17年制定之刑事訴訟法的起源,甚至可追溯至西元1808年法國「拿破崙治罪法典(Coded-InstructionCriminelle)」,因此我國各界向來均自認為大陸法系國家一員。然而,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各法系間交互影響的結果,傳統上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區分的邊界,如同歐盟的出現,已非當然地壁壘分明。這種法系整合的現象,也體現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改革方向上,92年2月刑事訴訟制度修正所標誌的主題—刑事訴訟制度由『職權主義』調整為『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即此思維下的產物。然此種自大陸法系職權主義轉向英美法系當事人進行主義的發展,首例並非我國,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以及遠在地中海北岸的義大利,均有類似的經驗。鄰近的日本,因歷史與地緣的牽繫,其變革的歷史及運作狀況早已為我熟知,與我國改革的背景不同;根據文獻記載,反倒是義大利在1988年修正刑事訴訟法的原因,與我相似,且自1989年正式施行迄今業滿20年,必然累積相當經驗與成果可供參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夠看的更遠;善用他人的經驗,就能走的更順利」,遠赴義大利取經,成為檢視我國刑事訴訟新制能否成功?以及應如何微調?所必須做的事。本所自林所長輝煌接任以來,加深司法官學員國際視野,培養司法的國際觀,並為強化司法官培訓制度與國際接軌程度,對於世界各國司法制度及法學教育的觀摩與考察,多年來戮力不輟,足履遍及歐、美以及亞洲,所得對於提昇我國司法官之養成與訓練有著極大的助益。本(2009)年仍秉持相同的認知與目的,擇定羅馬法的故鄉,大陸法系國家的重鎮—義大利作為考察的對象,重點則著重該國法律體系、司法官考選與培訓,以及自1988年刑事訴訟法修正後運作情形,以期化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