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期間

2007-09-03 至 2007-09-07

前往地區

  • 日本

出國人數

共 1 位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602302
主題分類 財政經濟
施政分類 經濟貿易
計畫名稱 奉派參加台日論壇2007年東京會議
報告名稱 台灣經濟發展願景與台日經貿交流
報告日期 2007-10-08
報告書頁數 0
其他資料
出國期間 2007-09-03 至 2007-09-07
前往地區
  1. 日本
參訪機關 日本世界和平研究所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台日經貿關係,日本來台投資,台日貿易,經濟合作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經濟部
出國人員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余吉政 經濟部 投資處 副處長 簡任
報告內容摘要
「台日論壇」2007年東京會議台灣經濟發展願景與台日經貿交流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副處長余吉政前言近年來台灣經濟維持穩定成長,惟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及海內外社經環境急遽轉變下,為因應今後嚴峻之挑戰,去(2006)年台灣政府規劃「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重新審視國家發展方向並提出前瞻性願景與今後努力目標,力求突破經濟發展瓶頸,開創國家永續發展的新局。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體認的是,台日經貿關係始終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從戰後的1950年代迄今,日本一直是對台直接投資(FDI)與技術引進最重要的來源國之一,尤其在台灣必須仰賴日本供應關鍵零組件與生產設備的背景之下,日本長期以來也一直是台灣最大的進口國與最大逆差來源國。經濟部為我國貿易、投資、工業及技術之主管機關,今天本人很榮幸代表經濟部擔任「台日論壇」之報告人,希望從「台灣經濟現狀與發展願景」、「台日經貿關係的軌跡」及「加強台日經貿合作與交流」等3方面,向各位報告台日經貿關係之過去、現狀及未來展望,順便就教於各位先進。一、台灣經濟現狀與發展願景(一)2007年台灣經濟現狀2004年至2006年,台灣經濟一直維持在4%以上的成長率,主要成長動力則來自於對外貿易的亮麗表現。2007年台灣經濟在民間消費穩定增加、民間投資維持成長及對外貿易平穩發展之情況下,經濟成長率預估將達到4.38%。消費部門方面,隨著國內失業情形漸趨改善及卡債效應逐漸緩和,預估成長率為3.0%;民間投資在政府啟動「大投資」計畫,加上高科技業者持續擴充產能及提高技術層次下,可望成長1.68%。另外,在全球經濟穩定復甦中,台灣的進出口將分別成長6.8%及5.4%(二)2015年台灣經濟發展願景為因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經整合「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中各界之意見,去(2006)年我國政府提出「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包括1.「創新繁榮經濟」,吸引全球之金流、物流、資訊流在台灣集中;2.「關懷公義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3.「永續綠意環境」,人民都能擁有舒適的生活品質與友善的生態環境;並以「大投資」、「大溫暖」為施政主軸,期待於2015年達人均所得3萬美元、經濟成長率5%的目標。首先實施的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年~2009年)中,包括「產業發展」、「金融市場」、「產業人力」、「公共建設」及「社會福利」等五大套案,其中「產業發展套案」作為經濟部未來3年經濟重要施政方向,將以「營造優良投資環境」與「開創產業發展新局」為發展目標。1.營造優良投資環境從提供土地優惠、充裕勞動力供應、提供資金協助、提升環評等行政審查效率、建立促進企業投資機制等方式營造優良投資環境,以全方位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並為台灣產業及經濟發展穩固基磐。2.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開創產業發展新局」在於推動:(1)新興及科技產業-及早進入並發展該項產業;(2)產業升級轉型-推動「新農業運動」,提升製造業附加價值,鬆綁服務業法規,同時強化監理機制,協助資金籌措,並致力於服務業的品質認證制度;(3)產業均衡發展-協助弱勢產業,輔導地方型產業,發展一鄉鎮一特產,並輔導中小企業,成立多所育成支援中心,以協助建立具全球競爭力的新創事業。未來新興產業包括發展無線寬頻及相關服務產業、數位家庭生活、健康照護與綠色產業,預估於2015年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570億美元。而重點產業發展目標計有平面顯示器、生技、通訊、半導體、機械設備、綠色能源及車用電子等七大產業,預估2009年總產值將達到約1,770億美元。二、台日經貿關係的軌跡(一)日商對台灣投資歷程台灣在經歷第2次大戰後,百廢待舉,因此,鼓勵外商在台投資成為早期台灣政府重要經貿政策。台灣在1954年頒布「外國人投資條例」,正式宣示引進外資的決心,其後為進一步促進外商在台投資,於1966年設置加工出口區,1980年設置科學工業園區,1991年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日本對台投資之型態及產業別則隨著台灣經貿環境之變化而有幾次重大蛻變。第1波投資潮在1966年~1977年間,日商主要以台灣作為外銷加工基地;第2波投資潮發生在1986年~1992年間,以電子電器用品為主;第3波則自1996年迄今,投資主要集中於電腦、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等高科技產品相關產業。近年來日本企業則大量投資高附加價值之服務業,進行技術創新、設計研發及產品市場測試等活動。以加工出口區為例,成立40年來日商投資金額長期居外資之首;截至2007年5月底止,區內計有75家日本企業,投資總額達9億美元;主要製品為液晶顯示器和相關零件、印刷基板、數位相機、光學相關零件、半導体零件、驅動IC、玻璃基板及積體電路導線架等,日商對加工出口區與台灣經濟的發展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之統計資料(如圖1)顯示,1952年至2007年6月底止,累計日商(含日本僑商)對台投資件數為5,353件,占外人在台投資總件數之25.43%,居第1位;投資金額則為150億7,100萬美元,占外人在台投資總額之18.18%,次於美國居第2位。至於台灣對日投資,截至2007年6月底止,累計件數為440件,金額為11億1,400萬美元,台商對日投資稍嫌不足。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圖1.1955年~2006年日本對台投資統計近年來日商對台投資最值得ㄧ提的是,日本記憶體大廠爾必達公司(ElpidaMemoryInc.)於去(2006)年12月7日與台灣力晶半導體公司共同宣布在台灣中部科學園區投資4座晶圓廠,總產能將達每月24萬片,挑戰全球最大12吋晶圓廠的龍頭地位,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4,500億元,是台灣近年來最大的中外合資案。今(2007)年1月25日,雙方簽訂JointVentureAgreement,由新設立之瑞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增資方式,日商爾必達公司取得瑞晶電子公司50%之股權,另50%之股權由台灣力晶半導體公司持有,雙方並共同管理瑞晶公司之人事、財務及業務經營。(二)1955年至2006年台日雙邊貿易概況日商對台大量投資,帶動台日雙邊貿易成長。1955年台日雙邊貿易總額僅1億3,000萬美元,去(2006)年達到625億8,000萬美元,成長將近500倍。(如圖2)早期台灣對日輸出蔗糖、香蕉及木材等農產品,對日貿易享有順差;惟自1960年以來,由於台灣發展工業所需之關鍵零組件與生產設備仰賴自日本進口,對日貿易逆差逐年擴大。1992年逆差金額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28億7,000萬美元;2000年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9億6,000萬美元;2004年更一舉突破300億美元,達304億3,000萬美元,12年之間增加200億美元。對此,經濟部於1988年研擬「加強對日經貿工作綱領(3年計畫)」,1989年提出「改善對日貿易結構計畫」、「分散市場進口來源方案」,復於1992年整合執行「改善對日貿易逆差行動計畫」,成立「改善對日貿易逆差行動委員會」,以期改善對日貿易逆差問題,追求台日間貿易之擴大均衡發展。台日間由於產業結構的差異性,在90年代之前,雙方產業合作處於垂直分工的型態。近年來隨著台灣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台日間之產業合作開始邁向水平分工的模式。而在2國均缺乏天然資源的情況下,電機電子和機械產品成為台灣對日進出口的重要項目,合計分別占台灣進出口總額約44%及56%。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統計圖2.1955年~2006年台日雙邊貿易額統計三、加強台日經貿合作與交流(一)台日技術合作計畫台日技術合作計畫始於1960年,原屬2國政府間之合作業務,1972年台日中止外交關係後,透過亞東關係協會及交流協會繼續辦理,實際業務則由經濟部國際合作處負責規劃。至2000年止,計畫經費由日方援外預算編列(ODA),其後由經濟部編列專案預算繼續執行。截至2006年底為止,46年間台灣共派遣技術人員6,455人來日研修,亦邀請日本專家2,518人次赴台進行技術指導,包括農業、工礦、交通、衛生、環保、財金、經濟發展、公共工程、社區發展與社會福利、職業訓練、資訊與高科技等各領域,見證了台日技術合作的歷史路程。(二)台日學術科技人才交流我國行政院國科會致力於雙邊科技合作之業務,目前已與32個國家相關科技單位簽訂有合作協議,希望經由政府間合作,來協助或補充學者間自行接觸交流之不足,以促進或加速雙方具優勢的領域或學科之交流及合作。為追求2國研究人員在學術研究上的互動與合作,我國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與日本交流協會辦理「博士生暑期赴日研究計畫」與「青年研究人員暑期短期赴日參訪計畫」,此2項計畫皆於2003年起實施,目前每年暑假雙方各選拔15名-20名博士生及15名-20名青年研究人員赴對方國家研究機構進行暑期參訪考察,以利雙方合作研究。在此良好基礎下,我方希望台日間能進一步簽訂雙邊科技合作協議。(三)亞東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為整合台灣產官學資源與力量,全面性地促進台日雙邊科技交流與合作,我國於2003年4月成立亞東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由前行政院院長蕭萬長先生擔任,今(2007)年7月改由前行政院國科會副主任委員紀國鍾先生擔任主任委員。科技交流委員會主要業務有:1.辦台日科技高峰論壇與專題研討會。2.辦理產官學界特定產業與議題互訪交流。3.推動台日青年研究人員交流。4.台日科技資訊網站之建置與維護。5.進行特定議題與研究。科技交流委員會的成立與業務發展為台日雙邊的科技交流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四)台日能源合作與交流台日雙方於2001年在台北召開第1屆「台日能源合作研討會」,並由台方工業研究院能源資源所與日方能源經濟研究所分別代表雙方政府簽訂「台日能源合作備忘錄」。在第4屆會議中,台日雙方曾就「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對能源政策之影響」、「節約能源與新能源政策」、「亞洲石油與天然氣市場之發展」及「能源技術之開發趨勢與實質交流」等4項重要議題進行討論。去(2006)年以來,石油價格高漲成為全球矚目之焦點,鑒於台日2國能源條件類似,均屬於能礦資源缺乏、對進口能源依賴程度極高的島國,期待台日雙方未來在原油儲存、生質能源之發展進一步交換意見。(五)台日共同推動電子商務為謀求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並建構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環境,掌握國際間電子商務法規、標準、技術與應用相關議題發展趨勢,台日雙方於2001年分別成立「電子商務推動委員會」,並召開首屆聯席會議,為台日電子商務相關人員提供一個互動平台,加強2國在電子商務發展的交流,以推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分享發展電子商務的經驗。(六)台日智慧財產權交流與未來合作方向台日雙方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保持密切往來,例如以專利申請數量來看,1984年台灣在日本申請專利的案件數量有260件,2005年則有3,910件,成長15倍,占外國人在日本申請案的第3位,僅次於美國與荷蘭。一方面,1987年日本人在台灣申請專利案件數量為4,465件,2006年達到13,033件,約有3倍的成長,日本始終占外國人在台灣申請案件之第1位,足證台日雙方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均非常重視。而透過台日經貿會議定期溝通交流,已將保護智慧財產權議題從法制及實務面擴展到查緝仿冒及人員與資訊之交流,無論在深度與廣度上均有明顯提升。日本最近在APEC提出專利申請取得程序的合作倡議,包括優先權文件之取得及承認、前案檢索報告之承認等可能發展之議題,台灣均表達支持。未來台日2國可繼續加強在區域組織之互動與實質合作,俾能進一步促進並深化雙方智慧財產權之合作關係。(七)台日產業合作方向為因應全球化布局之趨勢,未來台日產業應積極尋求更大的合作空間與交流,共創新商機及新競爭力,雙方可朝下列幾個方向發展:1.台灣與日本企業在產業發展上具互補性,加強合作共創新商機。2.台灣與日本企業善用彼此優勢,促進雙方投資合作。3.強化台日企業在服務業領域之合作。4.加強日本科技人才與台灣企業的交流。(八)台日企業謀求在第三國合作台灣具有語言、文化及工廠管理方面之優質人才,機動性極高。如果擁有技術品牌能力的日本企業能與擁有製造能力的台灣企業相結合,輔以雙方長期以來建立之信賴關係與互為供應鏈的合作模式,台日企業實可共同在第三國,特別是越南、印度等新興國家建立生產與行銷相互合作,進而形成台日經營合作或合資經營,共同創造雙贏局面。(九)台日在國際組織之合作隨著歐盟順利東擴及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形成,東亞國家在最近幾年也加速整合,全球因此形成三大板塊鼎足而立之趨勢。其中與台灣有密切貿易與投資關係之東亞地區-中、日、韓及東協各國已加速展開自由貿易談判並簽署協定。台灣亟盼加入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惟受到非經濟因素之干擾,目前則已和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等5個邦交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於2002年加入WTO後,即與日本保持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是在農業方面,同樣為G-10集團成員,關切農業市場進入議題,主張貿易自由化宜採漸進方式、拒絕設定關稅上限等。在「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方面,日方支持台灣在自行車與運動器材之部門別降稅,亦盼台方支持電機電子部門降稅。此外,台日雙方共同為漁業之友、反傾銷之友,在服務業個別議題方面,雙方在電信、電腦、視聽、海運、能源、物流、環境、營造、金融、配銷、跨境提供服務及最惠國待遇豁免等12項服務業複邊要求亦維持緊密之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全球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在APEC場合,台方積極邀請日方參加台灣主辦的研討會或博覽會,台方亦支持日方在APEC的一鄉鎮一特產倡議,雙方在貿易便捷化、投資及智慧財權保護等主要議題,以及推動APEC結構改革均有很好的合作關係。結語台日在無正式邦交的情況下,成立亞東關係協會與交流協會作為政府間的溝通管道,每年輪流在台北、東京舉辦經貿會議,今(2007)年11月20日、21日將在東京舉行第32屆會議。東亞經濟會議作為民間企業重要的溝通管道,亦每年舉辦聯席會議,今(2007)年將邁入第35屆,並預定於12月5日舉行。另外,「台日商務協議會(日方稱日台商務協議會)」係為鼓勵台日雙方中小企業之貿易、投資與技術交流,協助台灣企業拓銷日本市場,亦在雙方政府支助下於1992年成立。一方面,台日於1972年斷交後,透過亞東關係協會與交流協會簽署「國際海空運事業所得互免稅捐協定(1990)」、「貨品暫准通關證協定(2001)」及「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協定(2005)」,另於2003年簽署「SARS共同研究備忘錄」。台日2國互為重要經貿夥伴,在目前尚未啟動FTA官方諮商前,應以雙邊投資協定(BIA)、電子電機產品檢驗相互承認協議(MRA)、智慧財產權保護(IPR)及貿易便捷化(TF)等部門別議題進行協商,並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協定,以及成立「台日科技會議」等特定議題之對話平台,以利台日科技交流與合作,俾能深化台日經濟合作關係,共同追求經濟上的最大利益,創造「互惠共榮」的新局面。
前往原始報告頁面: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09602302
2013 © 公務員出國考察追蹤網 || 本來源以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頒佈為準,資料僅供參考,若有不正確之處請來信(abroadplay@groups.facebook.com)與我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