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政府財政日益趨緊,加上政府機關的功能限制,引進民間靈活的經營方式及充沛的資金,以協助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之順利推展,並提高其經營效能,已然成為政府興建重大公共建設之趨勢。由於公共工程建設具有投資大、風險高、回收期較長等特質,雖然未必所有公共工程均具有很高的報酬率或自償率,但它們多能創造出相當大的外部效益與社會利益。然而公共工程龐大資金需求的特性,致使民間機構在參與投資重大公共建設時,往往需同時仰賴銀行體系之融資挹注,銀行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投資之融資規劃與風險評估便更顯重要。政府在促進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時,雖可為銀行業帶來許多商機,然而,銀行在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投資之融資規劃時,一般也必需考慮到以下風險,包括:國家風險、業主風險、興建風險、營運風險、環境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原料供應風險、政治及/或法律變更風險及不可抗力風險等。由於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投資多以計劃型融資之方式為之,而計劃型融資之風險主賴各項相關合約之規範,是否將風險適當分散為主要重點。銀行在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投資時可以扮演主要資金供應者、計劃之財務顧問及計劃執行之監督者等角色,金融機構在評估其投入重大公共建設投資之融資規劃時,應以計劃本身之投資報酬與風險評估的角度切入,而重大公共建設所在地之政府,面對獎勵民間機構參與重大公共建設投資時,則應以如何建構良好的政經與法規制度環境,以吸引民間機構參與重大公共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