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地球暖化,許多作物面臨高溫、大雨等逆境造成生產問題,此外隨氣候變遷,有害昆蟲族群產生變化,甚至隨氣流遷飛造成鄰近國家的危害。農業產量每年皆有相當大的變異,以往通常都是受極端的氣象影響,致使產量產生劇烈變化,而此種情形並非經常性發生。但是從1988年起,即有所謂的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如所知的溫室效應,此將衝擊到我們生存的環境、氣候、水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生產和作物產量。以水稻為例,台灣以往只有在熱處理、缺水、耐鹽等逆境方面略為有研究,但尚未將研究成果落實生產上。人類因尋求高度文明、經濟發展,因而不斷開發石油等能源,然而近年來因過度消耗能源,造成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發生頻率增加,如何減緩因過度開發造成環境的衝擊,即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乾旱環境在未來極端氣候不斷發生下,是所有糧食生產地區需要極力克服的環境問題,水稻栽培受影響的程度更是首當其衝,為確保糧食不虞匱乏,更應竭盡所能尋找種原,持續加強耐旱品種之開發與利用。利用分子標誌進行輔助選種,可縮短優良抗、耐逆境品種的育成年限,為一個相當有效的工具,然建立相關的分子圖譜,則是短期內需努力的目標。台灣在上述相關議題相當重視,基礎研究也在積極進行,汲取國外專家學者的研究經驗,則可作為我國制定相關制度的重要參考資訊,在即將召開的「因應氣候變遷台灣農業政策調適會議」中,應進行更積極性作為的探討。 |